您的位置: 十三五专题
高扬风帆 向十三五出发

  《怀柔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之目标定位篇

  “十二五”是怀柔发展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五年。这五年,我们举全区之力,成功举办了APEC会议,怀柔发展站在了新起点上;这五年,我们顶住下行压力,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差异化发展取得新突破;这五年,我们以APEC筹办为契机,加快推进城乡建设,城市服务保障能力显著增强;这五年,我们坚持生态涵养为本,节能减排成效显著,生态建设成果丰硕;这五年,我们以群众利益为重,狠抓社会民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北京市落实“四个中心”战略定位,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关键时期;是怀柔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落实“怀柔科学城、国际交往新区、影视产业示范区、生态宜居新典范”战略定位的重要时期。

  把昨天铺实脚下,才会走的更远。把规划落到实处,才能收获未来。让我们团结一致、坚定信心、脚踏实地、高扬风帆,向“十三五”出发。

   

  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十三五”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

  一是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怀柔经济转型提供了有利的发展环境。“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将由传统的以要素投入、投资拉动、高速增长为显著特征的发展模式,向以创新驱动、投资消费双轮拉动和经济中高速增长的新阶段演化。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出现了积极变化,创新能力和水平得到快速提升,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催生,国家将在创新创业、新型城镇化、战略性新兴产业、扩大内需、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不断推出重大举措,这将为怀柔的转型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怀柔参与区域合作、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机遇。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空间布局中,怀柔平原地区被纳入中部发展核心区范围,山区被列入西北部生态涵养区。北京中心城区功能疏解,为怀柔承接科技研发、会议会展、影视文化、优质公共服务等高端要素和引进优秀杰出人才,创造了有利条件与重要机遇。

  三是北京“四个中心”定位的确定,为怀柔强化区域功能、加速高端产业集聚创造了有利条件。“十二五”以来,“怀柔文化科技高端产业新区”的发展定位和会议会展、科技研发、影视文化等产业发展方向,与北京“政治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文化中心”的定位相契合。这为怀柔沿着既定目标加速发展,承担更多首都核心功能,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战略机遇。

  未来五年,怀柔处于经济发展动力的重要转换期、破解发展矛盾的合力攻坚期、社会发展方式的深度变革期,怀柔经济社会发展在面临新的重大机遇的同时,也存在诸多的矛盾和挑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积极应对,努力加以解决。

    

  把握定位 明确方向

  “十三五”时期,怀柔区将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任务,积极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建设,坚持国际化、高端化、服务化、融合化的发展方向,坚持“科技、文化、生态”三轮驱动,全面构建“以生态涵养为核心,以科技研发、影视文化、休闲会展三大产业板块为支撑”的“1+3”发展模式,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打造区域产业发展新体系,塑造城乡发展新格局,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完善生态涵养功能,全面提升具有自身特色的品牌优势,把怀柔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首都宜业宜居新城。

  新时期怀柔区的功能定位是:怀柔科学城、国际交往新区、影视产业示范区和生态宜居新典范。

  怀柔科学城。以中国科学院怀柔科教产业园、中关村怀柔园、纳米产业园等重点园区为载体,集聚国家高端科研资源,推进大科学装置集聚区建设,打造世界级的开放科研平台;大力发展科技研发产业,不断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吸引各国科学家开展科研与学术交流,建设科学家云集、具有一流原始创新能力的“怀柔科学城”,服务“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国际交往新区。以建设首都国际交往会都为目标,依托雁栖湖生态发展示范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APEC会议带来的国际影响力,积极承担更多的首都国际交往功能和高端会议。集中承接国际会议会展活动,引进国际组织、智库和国际大型政经会议、专业会议。加快综合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国际会都服务水平。全面服务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把怀柔打造成为首都国际交往会都。

  影视产业示范区。落实文化驱动发展战略,发挥中国(怀柔)影视产业示范区的硬件优势与品牌效应,通过吸引创客、助推创业、推进创投,做大、做强、做优影视文化产业集群,形成影视文化产业与科技、旅游等相关产业的高水平、深层次、宽领域的融合发展,服务北京“文化中心”建设,使怀柔成为产业链条完善、综合服务齐全、产城高度融合的中国(怀柔)影视产业示范区。

  生态宜居新典范。坚持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之路,积极融入京津冀西北部生态涵养区发展格局,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不断加大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力度。以区域生态环境优势和产业基础为依托,大力发展高端休闲产业。不断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完善公共配套服务设施,提升城市运行管理水平,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使怀柔成为首都生态宜居新典范。

   

  更新理念 推动发展

  创新发展。把创新摆在区域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提升原始创新与产业需求对接水平,作为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的核心动力。不断优化要素配置,完善创新环境,搭建服务平台,落实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构建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的科技产业链,实现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转型发展。把提质增效作为区域经济发展核心任务,大力推动全区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不断调整与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存量,优化增量,推动经济发展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促进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绿色发展。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强化区域生态优势,倡导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绿色发展,推动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协同发展。坚持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各项任务,坚持区域合作联动,主动承接符合功能定位的高精尖产业和优质公共服务资源,有序疏解一般性制造业和比较优势不突出的生产加工环节,实现合作共赢。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促进城乡之间、山区平原之间的统筹协调发展。

  共享发展。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增加公共服务供给,保障基本民生,切实解决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诉求,让全体居民更多、更公平地享受到发展带来的实惠与成果。

     

  聚焦目标 拼搏奋进

  到2020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再上新台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地区生产总值与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如期实现。

  区域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5%以上,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0%左右。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6.5%以上。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5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年均增长8%,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5亿元。

  人民生活品质持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协调同步,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民生领域财政支出实现逐年增长,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显著提升,教育实现优质均衡发展,重大公共文体设施建设取得新成果,城乡居民住房条件继续改善,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社会救助体系更加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更加健全。

  城乡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城市发展边界得到落实,城乡基础设施和综合服务功能全面提高,城市规划建设品质显著提升。全区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45万人以内,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超过50%,人口结构明显优化。转变社会治理理念,通过多元化、深层次的共享、共治,加强社会建设,实现社会治理创新的新突破,实现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生态环境质量继续提高。区域生态优势更加突出,节能减排取得实效,大气环境和水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全区用水总量、能源消费总量、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幅和细颗粒物浓度降幅分别完成北京市下达指标任务,单位地区生产总值水耗累计下降15%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下降,区域生态红线得到有效落实。

  转型升级取得决定性成果。怀柔科学城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大科学装置建设全面展开,科研与转化基地已签约的22个项目全部建成,高科技人才队伍继续发展壮大,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国际交往会都设施更加完善,会议会展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国际交往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影视产业发展空间得到拓展,产业竞争力、经济贡献力进一步增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成效,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百亿级集群规模。

  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弘扬;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氛围更加浓厚,城乡居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法制意识、健康素质等稳步提高。文化事业和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争创全国文明城区。

网站声明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北京市怀柔城区府前街15号 邮编:101400 E-mail:www@bjhr.gov.cn
怀柔区人民政府版权所有浏览器建议使用IE8及以上版本以达到最佳浏览效果
京公网安备 11011602000544号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 15059423号
中科汇联承办,easysite内容管理系统,portal门户,舆情监测,搜索引擎,政府门户,信息公开,电子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