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十三五专题
强化公共服务建设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怀柔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之社会发展篇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怀柔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落实“怀柔科学城、国际交往新区、影视产业示范区、生态宜居新典范”战略定位的重要时期。我区积极承接中心城区优质公共服务资源,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全方位、多领域地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一、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一)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科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积极争取市区优质教育资源来怀发展,建成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学校,确保实验二小怀柔分校投入使用。“十三五”期间,争取新引进1家高等院校、1-2家知名中小学或学前教育机构。到2020年,基本实现城乡教育均等化,初步形成结构完善、布局合理的现代教育体系。落实名师、名校(园)长培养计划,提高教育工作者素质。

  构建完善全民教育体系。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不断提升学前教育供给能力和普惠性幼儿园覆盖面,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创办幼儿园,到2020年毛入园率达99%以上。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行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就近入学政策,推进学区制建设,实现义务教育毛入学率和完成率均达到100%。扩大高中学位供给,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继续加强中高等职业教育,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强化与产业对接,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技术型人才。积极引进社会力量办学,加强成人继续教育,健全市民终身学习服务体系。到“十三五”末,全区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5年以上。

  (二)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质量

  加快医疗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完成中医医院迁建,推进妇幼保健院迁建,完成汤河口医院迁建工程,达到二级医院建设标准,成为北部山区医疗急救转运中心;完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品质提升工程;加强医疗急救体系建设;积极承接高端医疗资源,吸引中心城区三甲医院整体迁入或来怀开办分院;深化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合作,共建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北京怀柔医院。到2020年,引进或建成1家三甲医院和1家康复医院。

  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发挥北京怀柔医院的区域医疗中心作用,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构建功能互补、密切协作的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全科医生、乡村医生培训工作, 引进和培养高端医疗人才,不断提高医疗队伍整体水平。提高医疗信息化水平,实现人口健康信息资源共享。继续深入推进医药卫生制度改革,促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落实医药分开,积极推进分级诊疗,进一步完善全区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提升卫生计生保障水平。加强疾病防控体系建设,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和医疗救治能力;加强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提升精神卫生服务水平;落实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加强生殖健康和妇幼保健服务,促进优生优育,到2020年,婴儿死亡率控制在4‰以内。

  (三)构建高品质文体服务体系

  建设首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加快区域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建成区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引导鼓励文化资源向基层倾斜,加强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影剧院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积极推进箭扣长城修缮与利用,整合慕田峪长城沿线历史文化资源,推进区域资源的合理保护。全面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积极组织文化“三下乡”、“四进社区”等公益性活动,为群众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引导扩大文化消费。“十三五”末,城市居民经常性参加文化活动人数达到50%以上。

  促进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建成功能齐全、配套设施完善的区级体育场馆,加强社区、建制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推动健身器材进公园、进社区、进乡村。积极推进学校体育场地设施逐步向社会有组织开放,初步形成覆盖全区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到2020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 50%以上。办好北京怀柔国际徒步大会、长城马拉松赛、汽车越野赛和拉力赛等传统赛事,继续引进知名赛事活动落户怀柔,做大做强赛事品牌,促进体育与旅游、影视、休闲、健身融合发展。

  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社保服务能力。

  (一)建设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

  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加强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完善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数据库建设管理,提高就业服务水平;结合区域产业疏解、征地转非等工作,制定失岗、失地等就业困难人员的分流安置和就业帮扶计划,最大程度实现再就业。完善创业就业扶持政策,鼓励以创业带就业,促进自主就业。开展基本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到2020年,新增城乡劳动力就业达到2万人以上,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二)提高社会保障服务能力

  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推进社保基金扩面征缴,做到应保尽保,确保基金收缴率保持在98%以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按照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市场推动的原则,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推动“医养”结合,提升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水平。鼓励养老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创新发展,推动基本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文化服务、紧急救援、临终关怀等领域养老服务的发展。到“十三五”末,实现全区每百名60 岁以上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7张。

  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强化政府兜底职能,建立发展型社会救助机制,不断提升综合救助能力,兜住困难群众的民生底线,切实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确保与全区居民同步实现小康。认真开展孤残儿童及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完成区级儿童福利院及救助管理站建设。“十三五”期间,建成一所100张床位以上的精神障碍患者社会福利机构。

  加强妇女、儿童工作。落实妇女权益保障法,健全现代妇女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妇女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依法保障儿童的生存权、发展权和受保护权,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到“十三五”末,妇女发展、儿童保护的主要指标达到全市平均水平。

  三、构筑和谐幸福社会,确保百姓安居乐业。

  (一)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突出人文关怀与社会治理并重。继续加强网格化体系建设,基本实现社会服务网、城市管理网、社会治安网三网融合,提高社会服务与管理水平。加强社会矛盾调处化解,建立并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完善社区“三位一体”治理机制,开展“农村典型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健全基层服务体系。理顺政府管理与社区自治的关系,完善社情民意表达、诉求处理机制。到“十三五”末,城乡社区治理示范点建设达标率分别达到80%和60%。

  (二)财政支出向民生倾斜

  坚持财政支出优先保障民生,健全社会保障财政投入制度和预算制度。持续加大财政支农支出,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建设和农业开发,推进社会保险制度“并轨”改革;稳步提高困难群体的救助标准。落实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支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大文化惠民工程及公共安全保障投入。

  (三)科学调控人口规模

  加强人口数据动态监测,推进落实居住证制度,有序承接中心城区功能和人口疏解,科学规划产业和城市布局,促进人口与城市协调发展,保持区域人口规模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生态资源环境相协调。到2020年,全区常住人口控制在45万人。

  (四)建设公共安全体系

  建立健全集中统一、高效运行的全区域公共安全应急体系,完善各类应急预案,提高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保障全区生产、生活安全。确保规划期内,全区安全生产各项指标达到北京市平均水平。加强食品药品生产、经营监管,严厉打击制假贩假行为,到2020年食品、药品安全监测抽检合格率分别大于98%和99%。

  四、提升精神文明素质,建设全国文明城区。

  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为目标,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为民、利民、惠民为根本,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打造德善怀柔、尚礼怀柔、诚信怀柔、科学怀柔、和谐怀柔的特色品牌,提高区域知名度和美誉度。

网站声明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北京市怀柔城区府前街15号 邮编:101400 E-mail:www@bjhr.gov.cn
怀柔区人民政府版权所有浏览器建议使用IE8及以上版本以达到最佳浏览效果
京公网安备 11011602000544号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 15059423号
中科汇联承办,easysite内容管理系统,portal门户,舆情监测,搜索引擎,政府门户,信息公开,电子政务